新家庭教育的十大愿景
新家庭教育的十大愿景
今日中国的家庭教育喜忧参半:喜的是家庭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,获得迅猛普遍的发展;忧的是家庭教育学校化,家庭教育过于偏重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人格培育。
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20年连续进行的全国中小学生发展状况调查发现,无论是“后”还是“00后”的父母,对孩子关心的首要内容仍然是成绩,说明家庭教育早已深陷应试教育的误区,忽视了家庭教育的规律与个性。有些家庭教育工作者甚至也推波助澜,比如有些教育学工具书中的家庭教育概念是学校化的,再比如以孩子考入名校或比赛获奖作为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志等。
正是基于强大而紧迫的现实需要,我们开始探索和推进新家庭教育。新家庭教育以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家人的幸福生活为标准,具有三大原则:一是搞好家庭建设是新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,二是尊重儿童权利是新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石,三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甚至向孩子学习是新家庭教育的时代特征。
新家庭教育不是经验主义的教育,也不是跟着感觉走的教育,更不是跟着市场转的教育,而是建立在心理学、脑科学和k21文化经典基础之上的家庭教育,是优良传统文化的结晶。
真爱与溺爱具有本质的区别,真爱是理解、尊重和爱护,溺爱是轻视、放纵和剥夺。新家庭教育重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、在实践中锻炼出创新精神,不认同“有了幸福的童年,就会有不幸的中年和老年”等流行理念。
成长有规律,教育也有规律,老子说“强梁者不得其死”过于偏执和强硬的做法不会取得良好的结果,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少年儿童时代应当在农村生活、教育就是要浪费时间(撒野育儿文),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写诗《育儿愿景》户外活动甚至比闭门读书还要重要……这才是大爱和真爱。新家庭教育敢于并且乐于传播这些深刻的教育思想,不做“强梁者”。
当今中国家庭教育最突出的问题,是面临家庭的脆弱、衰落甚至崩溃这一最为严重的危机。太多的家庭没有温暖,没有正常的生活,没有良好的关系,比如2万留守儿童的家庭、万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家庭、每年几百万离异家庭、时刻发生热战或冷战的家庭、无数父教缺失的家庭……而当家不像家、父母不像父母时,孩子就不可能像孩子。
两千多年前,孟子就指出“国之本在家”,近年来习多次强调重视家庭建设,因为中国社会自古以来的鲜明特点是家国密不可分,家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基础,家教,家风,首先要家庭、支持家庭、维护家庭、发展家庭。
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在于尊重,新家庭教育崇尚的尊重与联合国倡导的四个尊重相一致,即尊重他人、尊重差异、尊重资源、尊重环境。其中,特别倡导对儿童权利的尊重。
可是,据全国妇联2015年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,认真学习过有关儿童保护法律的父母不足一成。更为严重的现实是,各种各样伤害儿童的事件接连发生,侵犯儿童权利的现象比比皆是。尊重儿童权利,履行父母的主体责任,是今日父母的法律义务,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,也是新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石。
今日父母面临“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”“辅导孩子学习力不从心”“太忙,没时间教育孩子”“不了解孩子的想法”等困难,农村的父母困难更多。父母需要学习,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,甚至在积极接受新事物等多方面需要向孩子学习。
父母教育孩子不是靠学历、收入和社会地位,而是靠教育理念、方法和能力。这三个要素构成的教育素质,不是先天获得的,必须依靠后天的自觉学习与实践。因此,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就成为新家庭教育指导的根本任务。
当今的家庭教育实践出现了许多极端化的表现,如极端严苛或极端放任。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的研究认为,权威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既理解尊重又严格要求,最有利于孩子成长。北师大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20年跟踪研究200多名孩子发现,主动性与自制力犹如两颗种子,越是饱满和发达,孩子的人格越健康,人生越幸福。这些研究结论都说明,民主与权威、主动性与自制力能够发达和平衡,就是的家庭教育。
新家庭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家庭教育,积极心理学是新家庭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。新家庭教育提倡给予孩子积极的解释,相信孩子具有强大的发展潜能,相信孩子具有真善美的内心追求。
思想家卢梭特别主张少年儿童时代要在农村生活,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,都是因为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实践性和群体性都离不开亲身体验。亲近自然、学会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基础,也是培养健康人格不可缺少的条件。所以,新家庭教育倡导亲近自然,引导孩子能够与自然、与社会、与他人和谐相处,养成环保的习惯,追求“一松一竹真朋友,山鸟山花好弟兄”这种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。
新家庭教育主张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合作共育,认为家校合作是地位平等、彼此尊重、互相帮助的,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让家庭变为学校,而是更具有家庭的魅力。实际上,只有家庭具备家庭的完整功能,只有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,学校也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学校。
中国家庭文化的巨大优势在全世界都是的。弘扬优良传统文化,除了学习儒家、道家等教育思想,还应该借鉴魅力四射的文学艺术。当父母和家庭教育工作者有了强大的文化自信,家庭教育更有可能激发孩子生命的巨大能量,更有可能让孩子获得自豪感与幸福感。
文章转自家庭教育之声微信公众号。作者孙云晓,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、研究员,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。k22
相关文章
- 不用学习培训有钱即可办月嫂证
- 那些年霸占黄金档的苦情戏是我童年挥之不去的阴影
- 神兽老公、老板都要兼顾中的日本职业女性我好难
- 伊能静姐姐精养女儿引批评网友太过细致会成伤害
- 上班才是真正解脱妈妈在育儿与工作间两头煎熬如何保有自我
- 放松心态养娃不必太精细
- 中医育儿求医不如求己做自己和家人孩子的家庭医生吧
- 四川男篮外援高登因妻子临产返回美国回归时间待定
- 我不要你养老你别让我带娃老人回怼网友情分不是义务
-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育儿观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不让孩子玩手机
- 育婴员证书报考攻略报考流程费用及时间及就业前景
- 上海国际家政提供美国澳洲|加拿大住家保姆育婴师、月嫂
- 我的天使全新启程金秋惊喜回馈消费者!
- 2k育儿嫂朝阳)徽宛说育儿
- 爸我求您了独生女跪求父母去养老院老人含泪答应
- 圣元特殊医学配方系列亮相全国儿科学术大会
- 3岁以下婴儿家长1000元育儿消费补贴券
- 董秀海以为自己的几位哥哥没有承认棒打马开亮
- 后新生代妈妈育儿精细化科学化
- 父母心中的愿望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希望和寄语